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分析

“快跑型”VS“坚守派” 开发商面临“最坏的时代

信息发布:第一地产网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11

关键字:调控政策 第一地产网

  低迷的市场下,不同发展策略的开发商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追求规模的快速周转型公司,在严厉调控中坚持“销售是王道”的原则,以保证快速周转为前提,于是,降价与否也成为能否达到这一前提的手段。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降价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对于另外一些开发商而言,降价就是“要命”的事情,例如绿城。这些以发展高档地产项目为策略的开发商,价格是其项目品质的保证之一。一旦降价,给老业主带来的心理伤害,会进一步影响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以不降价保证项目的“增值保值”功能,成为这些开发商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

  如今,当市场受限,需求被压抑,高档地产项目的销售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而以价换量的开发商,则得以抢得有限的市场需求,达成销售目标。于是,开发商之间差距也将因此而被拉开。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每次调控时,万科都会淡定地表示,这对公司而言是机会。

  张艳红

  企业的逐利特性决定了几乎所有开发商都渴望踩准市场节奏,即在行业低谷买进地皮,再到高峰时卖掉房子。但这不是现实。

  真正的现实是,大多数企业刚好踏错节拍,反周期操作。近日接连披露的上市房地产企业10月份销售数据进一步拉大企业之间的差距的事实便说明,“顺势而为”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当联系到真金白银落于实践时却变得异常艰难。

  市场现整体逆转端倪

  10月份公布的一系列房地产数据均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364万平方米,环比显著下滑26.9%,同比下滑9.9%;单月销售额4514亿元,环比下滑25.4%,同比下跌11.1%。

  市场均价也开始出现回落,10月单月住宅均价505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7%;前10月住宅均价513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7%,增速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

  包括中金公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称,市场下降幅度超过预期,尽管开工面积等仍然处于历史高位,但整体形势的恶化苗头已经显现,而且未来将呈现进一步放大的趋势。

  微观数据恐怕更加让开发商揪心。部分已公布销售业绩的开发商数据显示,10月份房企销售业绩进一步萎缩,多家一线房企10月的销售额同比降幅超20%,环比降幅超过10%。其中,万科10月销售额环比下降17.3%,同比下降33.3%。保利地产10月实现签约金额54.2亿元,环比下滑19.5%,同比下降39.2%。

  龙头万科的销售金额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下跌。10月,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00.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7%,同比下跌23%;实现销售额103.4亿元,环比下跌17.3%,同比下跌33.3%。而此前8月和9月,万科销售金额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2.6%和12%,10月份销售同比下滑幅度也进一步加大。

  同样,保利地产公布的销售数据也显示,10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56.94万平方米,环比下滑3.1%,同比下降26.7%;实现签约金额54.2亿元,环比下滑19.5%,同比下降39.2%。而此前的8月和9月,保利地产签约金额已分别同比下降11.99%和26.21%。

  另一地产上市公司金地集团10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1%;签约金额26.7亿元,同比减少29.4%。

  在港地产上市公司的状况也不甚理想,此前保持较好销售势头的碧桂园、雅居乐地产等企业在10月份的经营数据也都出现部分指标下滑的现象。

  碧桂园10月销售额与合同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跌14%和24.8%,龙湖地产10月合同签约额也下跌12%至43.8亿元,雅居乐10月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3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为29万平方米,分别环比增长17.86%和下降6.45%。

  11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一次开发商聚会上,大多数企业代表对后市表现悲观,称10月份起在局部地区爆发的降价潮可能会蔓延。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行业底部将出现在2012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初。

  种种迹象显示,对于开发商而言,“最坏的时代”即将到来。

  企业业绩差距拉大

  从数据上看,在市场尚未步入最黑暗阶段之前,较早出手的开发商依然在今年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其中,万科在前面走得依然孤单。

  11月初,当万科宣布公司截至10月底的销售收入再度突破1000亿时,标志着它跨过千亿门槛的时间又比2010年早了一个月。数据显示,万科1~10月份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74亿,同比去年上涨幅度为24%。

  截至目前,以万科为代表的“快跑型”企业,与“坚守派”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据悉,状况较好的公司除了万科之外,还有今年以来销售手法激进的中海地产、恒大、碧桂园以及龙湖地产等少数几家开发商。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恒大地产已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692.6亿元,同比增长94.5%,已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700亿元销售目标的98.9%。而中海地产旗下90%地区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离全年800亿港元的目标仅一步之遥。碧桂园前10个月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69亿元人民币,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85.8%;龙湖地产在2011年前10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26.3亿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82%。

  “几家欢喜几家愁”。还有部分地产商要么受产品结构限制,要么不愿降价促销,导致销售业绩不断恶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豪宅开发专家绿城中国。根据绿城中国公告,前10个月取得销售金额约285亿元人民币,绿城的销售达标率不足52%。

  同样,世茂房地产前9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额达245亿元,同比增加24.8%,占全年360亿元销售目标的68%。雅居乐从1月至10月7日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237亿元,仅完成年度销售目标64%。

  数据所显示的分化,大致可以区分两个阵营的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所采取的不同选择。一类紧随市场步伐,以周转速度作为经营的主要指标;另一类则坚守利润率底线,以较高毛利赢取市场。只是,这一轮调控中政府祭出的“限购”这一“杀手锏”,刚好卡住了后者的咽喉。

  截至11月10日收盘,A股市场上金地集团市净率降至1.16的低值,H股的绿城中国更低至0.62、越秀地产为0.57、富力地产为0.96。相对应的是A股市场上万科和保利地产市净率均为1.77,H股中恒大地产和碧桂园分别是2.0和1.53。

  此外,研究机构也于近期开始对部分“坚守型”企业给出负面评级。申银万国分析师李虹发布报告,提醒投资者适时卖出雅居乐股票,缘于对其海南雅居乐销售前景不看好,以及负债率上升导致的杠杆风险增大。

  种种迹象显示,刚刚过去的10月已然成为房地产市场步入“黑暗岁月”的开端,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回顾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不难看出,在2008年起的一轮市场调整期内,万科、保利、中海等几家公司率先拉大了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并以万科在2010年突破千亿达到波段峰值。而在本轮市场调整刚刚开始之际,差距被拉大的苗头就已经早早显现。
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好于2008年

  现阶段房地产业处于深度调控期,各类调控手段在本轮调控中发挥着作用。自2009年12月本轮调控政策开始以来,从利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到限购、限价等行政指令性手段,从局部限制到全国范围内一刀切,调控手段逐渐增多、调控政策持续升级。

  近几个月来,随着楼市陷入低迷和房价上涨势头被遏制,部分地方政府有意放松调控政策,但从10月29日国务院工作会议精神上看,中央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可见中央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但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和通胀触顶回落,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也不会有进一步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明显“见底”。今年四季度,中央已明确表示仍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

  开发商资金来源稳定

  现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同比增幅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状况明显好于2008年,部分房企打折促销楼盘回笼资金, 但也有少数房企如恒大、万科等销售业绩良好。在调控政策见底、货币政策趋稳的形势下,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打折促销阵营,预计今年四季度本年资金来源将趋于稳定,或小幅下滑,明年上半年可能会有所改善。

  而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9619亿元,同比增长5.7%,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低增速。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平均增速为28%,2007年和2009年更是高达38.1和45.9%。很明显,200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金状况均相对较差,因此不少开发商降价售楼来回笼资金,也有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倒闭。

  2008年,截至年底,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6062亿元,同比降低10.77%,降幅惊人,是近十年来唯一出现下降的年份。2008年作为楼市最为艰难的一年,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多数金融机构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规模,正因为如此,多数开发商都陷入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部分企业甚至破产倒闭。

  与2008年形成对比的是,今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共计61947亿元,同比增长22.7%,尽管增速和近十年来的平均增速相比有所下滑,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环境仍明显好于2008年。今年前9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月均资金来源为7820元,资金来源相对稳定。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6400亿元,同比上涨14.9%,涨幅持续回落。今年以来,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升级的影响,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普遍不足,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政策持续紧缩,所以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长不断放缓。

  在金融机构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的情况下,200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大幅下降10.8%,房地产开发融资极其困难,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而现阶段,尽管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涨幅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明显上涨,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环境明显好于2008年。预计,随着金融机构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四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涨幅仍将收窄,但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调控政策“见底”

  自10月份以来,从汇金购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票干预股市,到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都发出了宏观经济政策在逐渐放松的信号。在目前经济下滑、通胀见顶、中小企业遇难、失业率增加,以及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方民间高利贷危机显现的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适度调整。

  7月12日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五条房地产调控措施,其中“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随后仅台州、滁州两市出台了较为宽松的限购政策,而直到10月30日珠海出台的限购政策更是形同虚设,规定:不管持有多少套的人,皆可再购一套,更像政府要赶在年底前促进一下成交量,此次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升级几乎不了了之,预示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见底”。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各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我们认为,这一表述预示着年内中央政策不会放松。但既然已出现效果,只要进一步继续保持调控措施即可,效果还将继续显现。不过,也不会再进一步加码了。那么,未来几个月,如有政策变化,可能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身上。

  今年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41,比8月份降低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国房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下滑。自2010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经济指数开始波动下行,但至今仍未跌至100点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与2008年相比,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下行速度相对较快,在2008年10月份就冲破100,进入不景气区间,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相对艰难时期。我们认为,目前国房景气指数尚未完成筑底,在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形势下,未来国房景气指数仍将继续处于下行通道,四季度将跌至10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后可能见底。与2008年相比,本轮调整时间较长,但下调空间较小。(节选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现阶段与2008年房地产发展环境对比分析》,略有删改)
无视“破产”传言仍大肆招聘 绿城展开“自救”

  张艳红 赵晖

  11月7日晚7点,华南理工大学一个拥有数百座位的讲学厅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这是绿城中国2012年校园招聘的最后一场宣讲,此前该公司曾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巡回过一轮。

  尽管绿城中国自从今年10月起就因各种传言而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但从表面上看,这些传言并没有影响其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步伐。

  校园招聘计划

  绿城中国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去年招聘校园学生仅43人,但今年的计划是200人,是去年的4倍多,其中50人为置业顾问。该公司执行总经理韩波表示:大规模招聘是适应公司高速扩张的需要,由于过去两年新增项目较多,对人才的储备要求大幅度提高。

  据透露,绿城目前动工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虽然近期有适当调整速度的计划,但由于公司需要到年底才确定明年的经营目标,因此暂时没有确定明年是否相应减少新开工面积。

  这场盛大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始于10月17日,此前,绿城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的2012校园招聘宣讲会上表示,产品线中最贵的是上海玫瑰园项目,一套总价在7000万到8000万之间,公司顶级营销人员的年薪超过了200万元,一般年薪可达到30万~50万元。

  受此高薪激励,此前,绿城已在10个城市11所院校组织了宣讲活动,参会人数逾4000,已收到简历24178份。

  和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全国校园招聘计划相比,绿城目前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绿城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专注于豪宅开发的房地产企业,旗下楼盘多以高端产品为主,也正是因为产品形态的问题,该集团成为本轮宏观调控最为直接的受冲击者。

  在此之前,与绿城定位接近的龙湖地产较早拉长产品线,延伸至普通住宅领域。但绿城截至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转型信号。

  对此,韩波称,产品类型主要由地段和地价所决定。据透露,目前杭州市场上相当数量楼盘的土地成本占据售价的60%以上,而绿城在2009年以来所新增土地中以高地价为主。这也是绿城无法轻言转型“普通住宅”的根本原因。

  数据显示,绿城今年以来销售乏力,截至目前仅完成全年计划的一半。韩波称:这是因为公司不愿意因下调价格而伤害老业主。

  割尾自救

  为了尽快“自救”,绿城开展了一系列借力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绿城物业与新湖物业签订框架协议,新湖将向业内综合实力第二的绿城物业转让新湖物业40%股权,新湖物业更名为新湖绿城物业。这被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视为是浙商的一种“抱团”行为。除新湖系伸出援手外,阿里巴巴也表态愿意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绿城。

  绿城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公司对有意向团购绿城产品的阿里巴巴员工,在杭州翡翠城、西溪诚园、明月江南进行限时感恩回馈,阿里员工团购可享受绿城员工优惠价。而对于公司一向珍惜、感恩的绿城老业主,公司现亦决定,凡有意在上述楼盘中再置业者,若于11月30日前实行团购,同样享受绿城员工待遇。

  之所以有实力雄厚的伙伴出手相救,有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网易CEO丁磊、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银泰投资集团董事长沈国军、盛大网络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天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这些都是当年江南会的发起人,私交十分不错。”

  这是被称为浙江“第一会所”的江南会,这个江南会骨干则是国内几个明星企业老板,这些来头各个不小的浙商在危难时刻出手,也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他的“江南会”成员会不会来帮绿城撑市,目前仍不得而知。

  事实上,这只是绿城整个促销计划的开始,绿城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阿里巴巴表示愿出手相救,这几天三个促销楼盘的销售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

  这或许也说明,如果绿城并不能拿出十分有诱惑性的促销方案,“变卖项目”将成为可能。而绿城首席财务官冯征在本周早些时候也已公开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出售项目以增加现金流。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