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产金融

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 放松存贷比时机已成熟

信息发布:第一地产网 信息来源:中国搜地网 发布时间:2014-07-02

关键字:第一地产网

  放开存贷比限制的“靴子”终于落地。银监会昨日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其中,三农、小微等6项贷款不再纳入分子;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则将计入分母。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将从今日起实施。

  分析人士认为,存贷比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融资,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行弹性存贷比考核的时机已经成熟。存贷比的松动,有望驱动金融机构增加对表内信贷资产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弱化影子银行风险,为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提供助力。

  早在6月初,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就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存贷比将调整的“暗示”。王兆星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银监会将根据情况相应调整存贷比的内容。

  三农等6项贷款

  不再纳入分子

  如今,放开存贷比限制的“靴子”终于落地。银监会昨日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从三方面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分别为调整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和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将调整,三农等6项贷款不再纳入分子。在近年已实施的存贷比分子扣减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以及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基础上,再扣除以下三项:

  一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

  二是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

  三是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上述贷款具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无需相应的存款资金进行匹配。

  此外,存贷比分母(存款)口径增加两项,分别是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整方案未改变存贷比的基本计算规则,简单易行,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同 时,银监会将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综合运用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和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密切跟踪分析银行业 流动性风险状况,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在中长期,银监会还将继续积极推动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放松存贷比时机已成熟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为75%,但是业界关于是否应该放开这个限制的争议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去年利率市场化大步推进之后,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的结构更加多元化,是否应该通过放开存贷比限制来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都在讨论的话题”。

  宏源证券分 析师陈磊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调整存贷比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放松75%的存贷比,因为在当前国内经济复苏前景还不太明朗的大环境 下,放松存贷比可以驱动银行放宽信贷,从而在金融领域为“微刺激”配套,助力经济稳增长。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75%的存贷比“红线”不能动,因为目前银 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盲目扩张的冲动,放松存贷比意味着再难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冲动,贷款增速有失控的可能。

  陈磊表示,他认为银监会 应当适当放松银行的存贷比,因为75%的存贷比和较为刻板的存贷比考核不仅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也无法真实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其中一个最鲜 明的例子在于,现在很多股份制银行的常态存贷比都超过了70%,所以一到年中年终,为了应对存贷比考核,银行就使出各种手段高息揽储,各种违规的冲时点手 段屡禁不改,很多时候还会造成资金市场的异常波动,这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除此之外,陈磊还表示,存贷比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融资,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放松存贷比限制、并实行弹性存贷比考核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05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低于75%,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外汇占款的加速 增加。然而,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趋势的戛然而止,这种情况现在正在发生改变。央行最新数据显示,金融机构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为386.65亿元,较4 月大幅骤降逾六成。此前金融机构4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较3月份已大幅下降722.76亿元,环比降幅也近四成。“如果未来外汇占款持续降低,那么商业银行 75%的存贷比约束将是不可持续的。存贷比限制不放开,会对银行信贷扩张构成非常大的制约”。

  适度放开存贷比限制有何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弱化影子银行风险

  在分析人士看来,存贷比的松动有望驱动金融机构增加对表内信贷资产的配置,为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助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利率非敏感的非标行业对于实体经济融资的挤压,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未来商业银行放开存贷比,那么实质上是有利于无法通过非 标和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陈磊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商业银行存贷比结构的调整有助于管理层对信贷投向的引导。具体来看,有助于在宏观经济增 长乏力的背景下,加大银行信贷正常投放和社会资金供给的维稳,也有助于管理层对信贷投向的引导,利好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存贷比监管更趋合理,更有效的服务 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上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也告诉信息时报记者,根据监管层的表态,一些专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发放的贷 款,以及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专项贷款都将不再计入贷款分子中。此举有利于加大对于小微和三农等重点支持行业在存贷比考核中的结构调整,预计将提升银行 在这些领域投放信贷的吸引力,对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放松存贷比对银行业 自身的发展也有利。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虽然存贷比指标短时期内难以取消,但计算口径进行调整表明信贷步入实质 性宽松,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对股市回暖形成良好的坏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贷 存比指标的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

  声音

  银行:授信将进一步向“三农”、小微倾斜

  “首先,银行对这个《通知》的反应肯定是高兴的,现在大家的信贷额度都紧张,存贷比分子分母的调整都有利于增加银行的流动性。监管层‘放水’的方式有很 多种,此前央行的定向将准也是鼓励银行更多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这次《通知》可以理解为是央行将准的一个延伸,这种定向定点‘放水’的方式更有利于 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某总部位于北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通知》明确扣减了关于‘小微’和‘三农’等贷款计入分子部分,这意味着银行的授信可能进一步向‘三农’和‘小微’倾斜,尤其是对于原本就重视发展这两部分市场的银行而言,以后服务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另一家总部位于华南区的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透露,从息差的角度看来,小微贷的利率原本就比较高,但是如果没有成规模的话,银行付出的人力成本会比较 高,但是如果这部分贷款不计入存贷比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银行规模化去经营小微贷市场,这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好事,同时也有利于银行降低人力成本。

  信息时报记者 陈周琴

  贷存比

  所谓贷存比,顾名思义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