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产时评

房地产行业的转型,首先要做一个不愿意死守利润的老板

信息发布:第一地产网 信息来源:乐居新闻网—天下第一八婆 发布时间:2015-04-28

关键字:第一地产网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讲一个对话。
 
  A:太原的房子卖不出去。
 
  小俊:太原的城市产品结构有一些问题,价格结构也有一些问题。
 
  B:如何降价?太原的楼面价很高,不能降价。楼面价两千多,加上各项成本,税费,一搞搞到5000多6000了,毛利不搞在40%,纯利润不控制在30%生意怎么做?
 
  小俊:所有的成本,算上资金成本,加上5%就可以卖了。一定是微利高周转。
 
  因为小俊这个微利,就此引起了双方的大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志质疑小俊到底从业几年?是不是刚毕业?质疑小俊懂不懂定价。懂不懂定价的几要素。
 
  好。现在开始今天的话题,房地产行业如何转型。如果你也认为必须要有所为30%的纯利润,那么抱歉,小俊今天的话题非常不适合你。
 
  (1)当一个不愿意死守利润的老板。
 
  可能在以前评估一个老板,利润是前提。但是现在不是。
 
  做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企业,远远比做一个高额利润回报率的老板,更成功。
 
  做一个拥有美好口碑和诸多用户粉丝,气质出众具备自身生态系统的企业,更加成功。
 
  这是我们必须去认可的大前提。接下来说说房地产的利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地产行业top10企业近五年的利润变化,中海地产的利润实现是最好的也是逐年下降的态势。我们不得不承认,房地产已经进入微利行业,未来一定是微利,和3C、白色家电一样,曾经的他们何等的意气风发?在这个行业大变革的过程中死掉了一批牛逼的企业,短时间迅速崛起了一批牛逼的企业。
 
  要想活的更久一点,房子的利润要的少一点,多做点其他的尝试。比如社区商业的运营、比如金融产品的兜售。当然针对小型企业,未比能行的通。但是小型企业如果一旦死守利润,你又能如何pk掉不要利润的大型企业?
 
  我们应该更客观理智的明白,房地产早已经不是一个搏傻的行业了,一家企业随时随地会倒。比其他任何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弱一点。未来的市场,一定是比谁能活的更久一点谁能活的更轻松一点,而不是比谁的纯利润更高一点。
 
  (2)做一个大胆从需求出发的设计。
 
  去年关于you+是否赚钱的话题在地产圈讨论的轰轰烈烈。You+产品的需求你有没有?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多么渴望有一个不蜗居不将就很小资的小日子。Wework你的需求有没有?小公司,也渴望有大指导,更渴望有一个小一点但够逼格够任性的办公环境。
 
  这就是从需求出发。现在挣钱与否不重要。滴滴打车,两年前送你代金券,现在不送你你照样用,因为他挖掘了你的需求并且培养了一个完善的解决需求的系统给到我们。
 
  以前我们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无外乎是看指标、看地段、看成本和目标利润、看竞争,所谓的细分就是人群的年龄或者收入的简单细分。真的有做到按照需求的细分?万科和绿城的养老社区的尝试,这其实是从需求源头出发的。
 
  比如我们可否尝试一下,精装修销售的时候,能不能出现苹果绿、象牙黄、天空蓝,这样的选择?而不是交楼,就是白色壁纸就是刷白?能不能客户指定设计师?客户单独和设计师沟通?然后在量身定制?这样的房子,我愿意多花一点钱的。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就完全的搞一个青年社区系列,非常牛逼的需求型配套,图书咖啡社区电影微型健身净菜蔬果超市放心食堂,先做一个社区配套极致化,而不是客户入住了才慢慢的招商才慢慢的依赖自身系统进行商家自由选择,不是。真正的需求型社区配套先行。
 
  比如我们能否尝试一下,拿地以前,就招募一批热心的房产需求者,定位、设计、产品的细节,都可以和他们无限的进行沟通。为什么不能尝试以下?
 
  (3)尝试让你的营销彻底玩起来。
 
  首先营销能不能玩high,这应该成为考核营销部的一个标准。
 
  以前是发单子,现在是发单子,发个单子能不能玩high?产品发布会能不能花小钱让客户觉得爽?微信到底怎么玩能让用户更喜欢?
 
  上周小俊分享过融创的荧光跑,这一跑是媒体的人叫high业内的人叫绝客户拍手叫好,一个事件三天之内在手机里就玩的很high。之前也分享过jeep的汽车广告,就是嫁接钓鱼岛那样的创意性广告,微博浏览量上亿。请问直接硬广投放,给你上亿人民币让你花,你能影响一亿人么?
 
  再说说方兴和淘宝的卖房合作,就是一次非常勇敢和玩high尝试,其实事件本身没有花多少钱。但是爆点非常好,业内认可机构认可客户认可。
 
  营销的人,我认为我们是否可以多组织几场沙龙,不聊地产,就聊电影就聊车子就聊手机。小俊也明白,房地产的大宗特性和区域特性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像那些产品一样玩到很high,但是小范围的玩尝试性的玩,让工作更开心行为更愉悦思想更活跃。
 
  (4)以朋友为主题的物业服务。
 
  物业,这个话题,最难。一些小区的物业和业主是水火不容的。物业不让干的业主偏要干,业主一干什么物业就说你是错的。很多小区基本的便民设施都没有,比如小区门口的手推车,比如基本的维修工具的借还。大部分物业,也仅仅只能做到进门说你好,需要维修赶到,忘记交物业管理费先打电话,再忘记就是停水停电。
 
  什么叫朋友?朋友就是见面问你吃饭了么?你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他赶紧帮你提上楼。有什么打折促销活动,你愿意告诉他他愿意告诉你。我买了一堆桔子,我分他一个吃。从来没有过。
 
  我们现在的物业,说实话,小伙子是很精神小姑娘是很漂亮,但是太有距离感。这不是朋友。不是家人。
 
  (5)让互联网和020尝试来改变。
 
  花样年的彩生活在香港IPO市值高于了花样年开发企业主体,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因为花样年的主体代表是开发商,彩生活才是020的生活内容改变尝试者。
 
  我们普通的社区,要做什么?物业管理费能不能网上交?水电费能不能网上查?小区周围有什么医院银行怎么走能不能查的清楚?不一定每个社区,都要去开发一款APP,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但是能不能尝试进行小范围的试验?H5其实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能不能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或者其他的一些类似于这样的服务方,谈合作?
 
  (6)砍掉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员工。
 
  小俊瞎扯一下,房地产企业是不是也可以更年轻化更多元化的员工组合尝试?是不是要有更多的内部脑力激荡?是不是也应该去看看you+公寓研究一下小米手机?
 
  到目前为止也依然有一批人,认为需要有高价格很高的价格和利润空间,认为这才是房地产的宿命。他们排斥任何的多元化尝试任何的模式转换。直接告诉老板他们做不了其他的他们只会自己最擅长的,这样的人应该被送进课堂多听几堂课,老板要没有这个耐心就直接砍掉好了。
 
  也依然有一批设计,坚守自己的设计逻辑,觉得其他的人都不懂产品,是傻逼,这样的员工我建议给他们多组织几场小规模的业主见面会。就是聊天喝茶。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业主里面卧虎藏龙。
 
  以上纯属调侃。说的很多,很多开发商已经在尝试了。我们感谢那些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人和企业。时代会因为改变而更伟大。
 
  我们常常说为什么马云和张朝阳的年龄几乎,张朝阳比马云成功还早一点,为什么搜狐如此落寞?为什么?因为思想的速度不一样因为判断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因为加速调整的速度不一样。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说某某开发商和某某开发商,当年排名很接近,某某现在却甩某某很远?也许真的会有这么一天。
热点聚焦